Made

Bootstrap:經久耐用

這是一個有點「不尋常」的觀點,因為大多數時候,人們都傾向於認為大公司、雄厚資金、知名品牌的產品是更具保障的。然而,近年來我們開始見證一種新趨勢——「自我啟動」(Bootstrap)的產品往往比光鮮亮麗的知名新創企業展現出更強的持續性。

我並不打算藉由貶低他人來抬舉自己,但我想基於我在軟體業工作十幾年的經歷來指出一些事實。

傳統新創的困境

首先,絕大部分的傳統新創在5~7年間都處於虧損狀態。他們遵循的路徑通常是:「產品原型」→「募資」→「提高知名度」→「再募資」→「拉高估值」→「更多募資」。本質上,這是一個「藉由資金來成長以獲得更多資金」的循環。 這種模式存在根本性的缺陷,因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不是客戶,而是投資人。而投資人的核心關注點是「成長」和「獲利」,而非「更優質的產品」。這兩個目標並非總是相輔相成——以廣告投放和隱私問題為例,這些常常是犧牲產品體驗來提高短期收益的手段。 談到成長,投資人(尤其是風險投資機構),總是期待爆發式增長。風投行業奉行「十倍以上」回報的標準,這使得產品維持健康、有機的成長路徑變得極為困難。

成長是必要的,但不是瘋狂而永無止境的。在自然界會追求永遠成長的只有癌細胞。

Bootstrap產品的優勢

相比之下,Bootstrap產品在多方面展現出明顯優勢:

這種模式下,開發者會全力與使用者溝通並滿足他們的需求,而使用者最關心的是產品本身的品質與體驗。這使雙方目標高度一致。

當然,缺少資本的助力,這類產品的成長速度通常較慢。但這種「慢」恰恰使其在長期發展中更為健康、更加可靠。產品能夠按照自然節奏發展,根據真實市場需求調整,而非投資人的期望或融資週期。

Bootstrap產品就像你家附近的小餐館,不會有華麗的裝潢與西裝筆挺的服務生,但東西好吃,價格合理,會長久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。

'25, Mar 13